内容显示

【专家重磅】中心研究员鲁杰教授在《陕西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4日    资料来源:陕西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浏览量:

作者介绍

鲁杰,博士,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舆情中心研究员


内容提要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是新时期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期待和要求。

image.png

以下为原文:

中华文化几千年绵延不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从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中吸吮文化养分,同时,也要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创作理论精品,把中华民族的根培育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立国之魂。哲学社会科学的一切学科和领域,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决不能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通过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来实现自己的使命任务,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更加铸牢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身处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见证着新时代历史性的巨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融入新时代,回应时代、引领时代。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去记录,新时代“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历史重任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去书写,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去讴歌。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应该反映时代、观照时代,应该解决时代问题、回答时代课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群众是一切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主体,因而也就是社会历史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是为人民创作、为人民立言,人民才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实地探访考察,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用人民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给他们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绝不是与现实相脱离的空中楼阁,而应该是反映现实、观照现实,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从而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理论精品。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身就应具有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能为社会作出表率。在人生境界上,要做到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在职业追求上,要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筑牢自身思想基础,提供社会价值引领,引领社会良好风尚,真正做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总之,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坚定文化自信,顺应时代要求,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出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理论成果,从而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鲁杰

推送:赵靖

审核:贺苗